岳阳楼记讲的是什么
岳阳楼记
《岳阳楼记》是唐代大作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,被誉为唐代散文的代表之作。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历史背景、自然景色、人文风情,表达了对故乡沉浸在苦难中的哀痛,同时对个人追求名利的薄弱羁绊提出了感悟和警示。
岳阳楼的境况
岳阳楼建于楚汉时期,既有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的秀丽景色,又不乏战争的惨烈记忆。范仲淹在文章中写道:“登斯楼也,则见众游之至者,皆口称‘吾楼’、‘吾楼’。然则不见舂陵之峰,无可奈何之感,失壮志于崎岖,忘躯丧于虎豹,往来踠踠,不能骋望于颠峰。”通过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故乡沉浸在苦难中的哀痛之情。
岳阳楼的人文风情
《岳阳楼记》不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还写了不少对人物的描述。比如诗人范成大的观感,以及一些楼上下的互动。文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“楼之南,行数十步,中外层入一楼,名曰荐福殿。”这里的荐福殿就是当时岳阳楼下层的布局,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岳阳的美景也能够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范仲淹在文章中充分展示了岳阳楼的人文风景。
人生的感悟
在《岳阳楼记》的结尾,范仲淹写到:“臣生于险阻之中,幸而不以险阻为忧;夫虽有艰辛,奚盼复闲逸乎?”。这是范仲淹对于自己历经艰辛的人生所做的忏悔,以及对于人生带来苦累的感慨。他深知人生的道路常常充满曲折和挑战,但只有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才能克服困难。
社会责任
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不仅仅是一篇美文,更是一篇厚重的社会责任。他通过描绘故乡的苦难,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深情厚爱;同时,他也提醒读者,不能仅仅追求功名利禄,而应该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。文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“夫然后修竹径,或引泉设渠;西园之亭,孤竹之樯,十年之后而始杪其章。”。范仲淹的这种态度和努力让我们知道,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人,要有勇气摒弃过去的困难和不满,为实现真正的价值而奋斗。